在许宝健的学习时报中,深刻剖析了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严重后果。
即便日常言辞再华丽,一旦在关键时刻无法挺身而出,导致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受损,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这样的领导干部便是失职、不作为,是对党不忠的体现。
今日,我们虽无革命年代的生死考验,但关键时刻的挑战依旧频繁。如暴雨洪水威胁公民安全,妇女身心遭受伤害,疫情突发的紧急时刻等。领导干部的考验,不仅在日常,更在关键时刻。一个干部的胜任与否,往往取决于其在关键时刻的表现。
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干部,往往有以下共同特点:
首先,他们选择“等”。面对突发事件,他们不是立即行动,而是等待上级指示。在等待中,往往错过最佳处理时机。
其次,他们选择“瞒”。面对问题,他们不是积极应对,而是试图掩盖真相,企图大事化小,最终导致损失更大,影响更恶劣。
再次,他们选择“拖”。在快节奏的网络时代,他们寄希望于时间冲淡问题,却不知问题越拖越严重,最终自己也会陷入困境。
最后,他们选择“躲”。面对问题,他们选择逃避,如同躲避足球,结果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损害了自己的品格。
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怕”字——怕承担责任、怕丢官职。这是职权与责任的天平失衡的表现。关键时刻,如何衡量二者的分量,决定了领导干部的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险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党员干部,成为新时代的先锋。同时,对那些关键时刻不作为的领导干部进行问责,也处理了一批反面典型。这充分说明,关键时刻“掉链子”,是无法捂住“乌纱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