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戏韵犹在——
中国男足的足球命运,仍需依赖“世界杯”的救赎。
3月28日,北京时间,中国男足在阿曼完成了赛前最后的训练。3月30日凌晨,中国男足将在苏丹卡布斯球场迎战东道主阿曼队,这场对决也是2018至2022年世界杯周期内中国男足的“告别演出”。由于小组最终排名已基本锁定(除非有意外发生,中国男足在本组6支球队中排名第五),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12强赛最后一轮的3场比赛得以顺利进行。最后一轮比赛的轻松氛围在亚洲区预选赛中实属罕见——四年前12强赛最后一战之前,中国男足还有附加赛的机会,而那时逆转卡塔尔队也至少为“出局”带来了一丝心理慰藉。
“(12强赛)和以往的比赛有很多不同之处,首先是节奏非常快,其次是感受到对手带来的压力和强度与一般比赛有很大差异,打完这场比赛还是有些疲惫。”在对阵沙特队迎来自己中国男足首秀的中场球员高天意表示:“至于最后一轮比赛,我们针对他们的比赛录像进行了分析,李导(主教练李霄鹏)也告诉我们,珍惜这场竞赛,享受这场竞赛,我们都希望能带着一场胜利回国。”
“带着胜利回国”对中国男足而言并非易事。这一届12强赛,中国男足前9场比赛1胜3平5负提前两轮便遭淘汰(实际上6轮后出线只剩下理论可能),唯一的一场胜利为绝杀越南队(越南队小组赛唯一的一场胜利也是战胜中国男足)。中国男足一共打入9个进球,与小组头名日本队11个进球相差不远,但失球数17个仅略好于小组垫底的越南队(18个),而日本队则将失球数控制在仅有3个。
与四年前相比,目前这支中国男足的困境不在于“连续无缘世界杯”——上届欧洲杯冠军意大利队上周也未能通过欧洲区预选赛连续两届无缘世界杯,但实力并没有实质性下降,而在于与亚洲前四名的差距过于明显,且很难让广大球迷看到球队中的闪光点,无论以“过程”还是“结果”为导向,中国男足这四年的成绩单都无法令人满意。
“受疫情影响”的原因客观存在,但中国男足的抗风险能力不足源于基础薄弱,源于四年前对“入籍球员”抱有最大期望,而征战12强赛的事实证明,至少在现阶段,中国男足与“入籍球员”(尤其是商业意识突出的原巴西籍球员)之间还无法产生默契,这也导致12强赛最后两轮比赛,中国男足阵中已经见不到入籍球员的身影(在队的蒋光太在对阵沙特时并未出场)。
场上的表现乏善可陈,使得中国男足“言论热度”的比赛本身更加引人注目:2月1日客场以1∶3不敌越南队,中国男足“争议”的起因是3月文化艺术界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提到“比如说某足球队员,年收入300万、500万甚至上千万元了,球场上没有看到他们进球,彻底给中国人丢脸”;这次“争议”并没有完全平息,中国男足以1∶1“幸运”逼平提前出线的沙特队,针对某球员习惯性处理球方法的讨论居然再次上升到“争议”高度,一时间为了“表演”和“表现”而“争议”的热烈喧嚣,真可以考虑作为小品节目的素材进行加工。
因此,球迷期待着一支“不同”的中国男足带来新意。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次中国男足西征25人,将有半数主力不再适合新一届世界杯备战周期,中国男足的更新换代已提上日程:由成耀东执教的U21国青过去两个赛季都在征战乙级联赛,但新赛季将以集训为主;扬科维奇执教的U23中国男足正在阿联酋参加“迪拜杯”邀请赛,虽然首场较量以0∶1不敌东道主,但第二场以4∶2完胜泰国队,已展现出球员们积极进取的态度和相对成熟的战术执行能力(上演“大四喜”的前锋方昊更是被各路经纪人看好)。
U21国青和U23中国男足是中国男足新周期的“人才库”,“幸运”的是,如果以“进军世界杯”作为验证中国男足进步的指标,中国男足或许很快就能让球迷感到自豪——2026年世界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联办,这届世界杯已确定扩军:参赛球队由32支增加为48支,亚洲球队一共分得8.5张门票(8个直通名额及1个附加赛晋级资格),这意味着现在可以稳定在亚洲前8名的队伍之中国男足,冲击世界杯决赛圈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因此,在屡战屡败之后,中国男足有望通过今后4年的2022年亚运会(U23)、2023年亚洲杯、2024年巴黎奥运会预选赛(当前U21国青)三大战役积累实战经验,从而在2026年“三国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崭露头角”,只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和商业需求,容纳48支球队参赛的2026世界杯(是2020欧洲杯参赛球队的两倍),其“荣誉殿堂”的神圣色彩似乎要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