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0年起,新加坡足球联赛经历了重大变革,放宽了国际球员参赛的限制,此举旨在吸引中国球员加入,以提升联赛水平并储备归化球员。曾在体校展现出色才能的施佳懿,因此成为了新加坡足总技术官员关注的焦点。
然而,施佳懿早已放弃了成为甲A联赛球员或国家队成员的远大梦想,他的首要目标是生存。2002年,他抵达新加坡,加入青年联赛,次年便开始代表成年队参赛。
2004年,新麟队引入广东名锋队球员,竞争加剧,但施佳懿凭借出色的表现和敬业精神,成功留在了球队。

邱礼,比施佳懿年长两岁,自幼踢球,具备多面手的能力,从辽宁梯队到长春亚泰梯队,再到辽宁队,他的职业生涯一直稳步上升。
尽管在长春亚泰的甲B联赛出场机会不多,但邱礼的潜力被看好。他曾在辽宁队被长期摁在替补席上,月薪仅徘徊在3000到5000元之间。
性格内向的邱礼和施佳懿相似,他们专注于训练和比赛,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在辽宁队,邱礼因一次队内冲突而成为牺牲品,被弃用。在辽宁队的四年时间里,他仅有两次出场机会。
邱礼和施佳懿的故事,是新加坡联赛中中国球员奋斗与挑战的缩影。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经历了从低谷到逆袭的过程。
随着时间推移,新加坡联赛逐渐融入了更多国际元素,而中国球员在这里的足迹,也成为了一段独特的足球历史。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足球世界中,邱礼和施佳懿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足球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