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吴磊荣获中国金球奖,成为史上第四次获此殊荣的球员。记者尹波对此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原文
吴磊赢得2023年中国足球界最高荣誉,却未免有些讽刺地成为了社交媒体上嘲笑的对象。他自己似乎也感到些许尴尬,毕竟在超级杯失利后,他内心曾有过不获奖的念头。尽管最终站在领奖台上,他的表情依旧透露出尴尬,难掩内心的复杂情绪。这并非吴磊一人之痛,而是整个中国足球界共同面临的困境。
这是吴磊连续四年获得中国金球奖,而今年是他首次亲临现场领奖。前三次获奖时,吴磊身处西班牙俱乐部,奖杯则由主办方送至巴塞罗那。这四次获奖历程,恰好见证了中国足球由盛转衰的过程。记得他前两次获奖时,第一次是中超唯一效力于欧洲五大联赛的球员,第二次则是海外生涯的巅峰时刻。然而,第三次获奖却显得颇为尴尬,那时吴磊已被西班牙人边缘化,却依然三次上榜。中国足球人才的流失和江河日下的趋势由此可见一斑。
此次第四次获奖,用“勉为其难”来形容似乎已不够贴切,或许“凑数”或“不得不让吴磊出来当目标”更为恰当。舆论纷纷嘲笑吴磊本人和组织者。然而,在最终结果公布之前,第一轮投票选出的前三名候选人是魏世豪、吴磊和于汉超。这意味着组织者只能在三位候选人中选出中国金球奖得主。吴磊至少是上一届中超冠军的主力军。魏世豪能进前三,得益于他在国足预赛中对泰国的出色表现。37岁的余汉超也凭借足总杯决赛的进球意外跻身候选人名单。若不选择吴磊,恐怕会遭到更多球迷的指责。
显然,并非吴磊个人必须获得这一荣誉,也不是组织者意图从众多候选人中强行挑选。中国球员为组织者和球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评选标准却不能过于苛刻。中国金球奖并非官方奖项,而是媒体设立的奖项。设立之初,旨在模仿国际足联世界足球运动员和欧洲金球奖,寻求官方与民间奖项之间的平衡。然而,目前中国足球的处境并不乐观,国足的积极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全靠联赛和球迷的支持,俱乐部依靠外援和外教来维持。因此,在排除外国人后,我们应该选择“最好的”。我们不应该期待太多。
因此,让吴磊去吧。明年年初的下一次选拔,甚至可能很难找到吴磊的候选人。若这个奖项想继续下去,要么放开对外援和外教的限制,要么改为青少年未来之星。在这次选拔中,团队获奖的不是俱乐部或国家队,而是脚踏实地的村超,这似乎是一个信号。总之,这样的奖项要想真正说服公众,只能依靠行业繁荣或至少正常发展。目前的中国足球,实在难以匹配“金球”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