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足协传来消息,下赛季中超外援限制或将放宽,意图借此激励外援助力国际球员成长。
但头疼的问题在于,单纯通过增加外援“数量”来解决“外援数量”不足的问题,与上次军备竞赛的错误如出一辙,根本无法实现针对性的强化和能力的提升。因此,这种应对策略显然是行不通的。
印度超级联赛和沙特阿拉伯联赛就是两个典型的反例。印度超当时的热度与中超不相上下,购买的外援水平和数量也不少。然而,结果又如何呢?他们的水平并未提升,成绩依然不佳,改革也未见成效;沙特阿拉伯联赛亦然。尽管名义上有限制,但疯狂的购买行为已足够。C罗、本泽马等球星不算在内,米林科维奇、内维斯等人的到来,真的能让沙特阿拉伯的成就有所改变吗?

因此,即便中超放宽外援限制,开放购买,对成绩的影响也未必显著。让我们转变观念。即使有购买的机会,谁敢真的下手?谁能真正买到心仪的球员?这种不断变化的情况令人胆寒。投入真金白银却看不到成效,一旦失败,责任便落在了头上。没有人愿意冒险。
依赖外援来压缩国际球员的生存空间是一种可行的策略。毕竟,之前的过度引进已导致一些球员如广州队球员,虽然身价高昂,但实际成绩却与其不符,尤其是国家队层面的贡献,这显然违背了规律。因此,我们应该真正寻找规律,而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引进外援时,我们无需追求C罗、梅西、本泽马等顶级球星的水平。我们买不起,也无法驾驭这样的球员。中国需要的,是那些基本功扎实、真正会踢球的球员,例如来自东欧的捷克罗地亚、挪威,以及日本、韩国的球员。如果他们能来到我们本土联赛,他们将从基本功和技战术层面强迫我们的国际球员提升基本价值,如精准传球、控球、带球和射门等,这些基础课程将有助于成绩的显著提升。如果你不多说,回到亚区的二流水平肯定没问题。甚至比日本、韩国、伊朗还要出色,你肯定不怕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对手。
如此一来,8.5个外援名额就足够了,还担心进不了世界杯吗?
因此,放开外援限制是可以的,但不要走极端;在购买方面,我们应该选择真正能发挥作用的职业球员;至于政策,要保持一致性,不要轻易改变。这样操作,才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