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李铁事件掀起的惊涛骇浪,70余位足球经纪人心惊肉跳,纪检部门如秋风扫落叶般将他们悉数带走,受此牵连的不仅有国足精英、足协高官,更有中超俱乐部的管理者和穿梭于球员交易中的足球经纪大鳄。李铁、刘奕、陈永亮、王小平、于洪臣、陈戌源等业界重磅人物,无一例外地成为了调查的焦点。
如今,中国足协犹如被翻江倒海,即便退休的前高管也未能幸免于难。目前,国足和足协的主要人物几乎都已接受了相关部门的审查。即便仍有漏网之鱼,恐怕也只是一些小鱼小虾。

尽管如此,纪检部门的调查并未画上句号。新华社近日发布国家体育总局等单位的最新巡视名单,并发表社论,强调对体育总局的巡视需深入挖掘,尤其是针对足球领域的腐败和制度性问题。

新华社罕见的强硬立场,反映出纪检部门整治中国足球“腐败、假赌球”等问题的坚定决心。接下来的调查将覆盖国家队、足协、中超俱乐部,以及所有与足协有业务往来的个体。
目前,体育总局部分高层和已离职的领导,无疑已进入纪检部门的调查视线。裁判作为与足协联系最紧密的一环,自然难以置身事外。
受疫情三年影响,足协不得不启用本土裁判执法国内联赛,而这些裁判在业务能力和道德标准上,与外国高手相比,相去甚远。因此,中超联赛在过去几个赛季出现了大量错判、漏判和反判,官哨和人情哨成为常态。
上海海港在陈戌源的领导下,成为裁判关照的宠儿,而山东泰山则成为了裁判“整治”的对象。马宁、傅明、张雷、李海新等裁判对泰山队毫不留情,泰山俱乐部多次向足协投诉,却始终未得到公平对待。山东球迷自发行动,举报马宁和傅明的学术不端行为。
然而,在足协的保护下,这些裁判并未受到严厉惩罚。他们在世界杯上取得了进步,执法比赛。然而,风水轮流转,在中国足球全面整顿的大背景下,这些裁判能否逃脱调查,引人关注。
近期,中国A队沈阳市某D姓球员直播时透露,国内著名裁判马宁、傅明、李海新等人已接受调查。受中超球员委托的律师张某在社交媒体上直言:“裁判已经开始被复制了。”
种种迹象表明,纪检部门已对国内裁判进行全面调查,并取得成效。相信马宁、傅明等人终将落入法网,相关部门的官方结果也将很快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