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2021赛季,职业联盟筹备组首次亮相,肩负起国足三级联赛的运营与管理重任,他们面临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原定于中超的30轮赛事计划,曾设想若防疫形势好转,下半年可恢复主客场制,但疫情波动及国家防疫政策的持续影响,使得国家队12强赛的成本远超往届。
筹备组已充分考虑到国足12强赛的备战需求,年初制定的22轮赛程旨在确保国足备战的同时,联赛不跨年。然而,国家队最后三场40强赛被迫移师西亚后,一切计划被打乱。原计划6月15日在苏州结束40强赛,6月21日重启联赛,但国家队6月17日从西亚返回苏州,加上14+7的隔离期,联赛最早复赛时间推迟至7月15日左右。联盟筹备组公布的榜首阶段赛程还剩9轮未打,至少需要40天时间消化,这意味着联赛可能打到8月下旬。但国家队已提出提前集训的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9轮赛事,密集赛程对球队和联赛管理与转播都是严峻考验。
在防疫政策优先的前提下,9月、10月、11月三个月无法组织联赛,2021年度联赛剩余时间仅剩12月,如何安排?是跨年吗?各种方案的利弊究竟如何?
【30轮成空谈,22轮面临巨大挑战】
筹备组一直在寻找联赛持续进行的最佳解决方案,目前有四种大方案:一是继续打完30轮联赛,主客场制基本不可能,只能采用跨年赛会制,但这至少要打到2022年6月或7月,将与亚洲其他赛事冲突,因此完赛30轮基本是空谈;二是打22轮赛事,分为跨年和不跨年两种方案:若不跨年,一个月内打完榜首阶段的剩余9轮赛事(共14轮),剩余8轮在12月内打完;若跨年,2022年1月还需为国家队预留备战时间,2月下旬可进行比赛,但3月亚冠赛季开始;三是打15轮,看似数量少,看似时间安排容易,但实际上是最麻烦的方案,需要分成7+4+4三个阶段,球队需换三次赛区。三个阶段换三次赛区,对组织和接待以及防疫等多方面工作都是巨大压力,这么少的赛事数量对保持联赛影响力、球队竞技状态都是极为不利的,对赞助商而言也是巨大损失。
详细分析每种方案的可行性:跨年度打30轮赛事,这种赛制在欧洲盛行,也有人提出过,但实际操作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与亚洲其他国家队的赛制不符,无法与亚洲洲际赛事很好地协调和接轨;二是北方球队不具备跨年度竞赛的锻炼和比赛条件,北方球队在12月至第二年4月份之前无法在室外正常训练和比赛,毕竟联赛不能永远采用赛会制,肯定要恢复主客场赛制;一旦赛程安排到2022年的6-7月,这将直接影响所有球队的整体规划。
再说打22轮,这个赛事数量及赛制组织得到各家俱乐部的认可,尤其是将榜首阶段结束后分成争冠组和保级组,两组前四和两组后四分别组成不同小组,只与其他组的四支球队进行类似于主客场赛制的对决,这被认为是优于2020年淘汰赛制的方案。而且,这个22轮计划是不跨年的。
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想要实施这样的赛事组织,也面临着极大的难度和挑战。若想打满22轮,就必须在国家队8月再度集训前先打完榜首阶段的剩余9轮赛事,在国足已要求提前集训的前提下,这意味着联赛将3天一赛,这种强度是中超各俱乐部从未经历过的。更重要的是,这样密集的赛事对赛事转播方的人员安排、裁判执法的准确性、球员的体能消耗和伤病增加都是巨大考验。这9轮是否能打完,将直接决定下一阶段的赛事如何组织和进行。若这9轮能打完,剩余的8轮则必须在12月内打完。由于一旦要为2022年1月27日的国际竞赛日让路,还需为国家队预留至少20天的备战时间。2022年2月1日还有国际竞赛日,之后是新年,2月还是国际转会窗开启期以及亚冠参赛队伍报名的时间,若2月才完成比赛,亚冠参赛队等于没有冬训就要直接开始3月的亚冠征程,当然,亚冠参赛队可以像今年一样派出年轻球员参赛,但长期如此,中超的亚冠名额会被进一步减少。2021年7月中到8月国足集训前的一个月打9轮、12月打完8轮,这样对联赛质量、转播、赛事强度、裁判的判罚水准等等,都是极限式的挑战。因此,22轮的组织,无论是跨年还是不跨年,都仍然两难。
【15轮,赞助商难以承受】
那么剩下的第三种方案,就是只打15轮。若只打15轮,现在还剩10轮,两个月的时间足够组织,但榜首阶段已打了5轮,还要再打2轮就要换赛区,每4轮换一次赛区。这样折腾不说,对赞助商而言也是难以承受的。因此,综合考虑,22轮联赛的打法,在各种不完美赛制中,相对可操作性最强,对球队、赞助商以及联赛长远发展而言,是最合理的选择。
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在近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谈到联赛时说到了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联赛是国足球的重要支柱,不能因为国家队而牺牲联赛;二是国家队备战、比赛期间,中超联赛不得不断,没有国家队球员参加的联赛,也会失去很大意义。“今年如何在特殊情况下把中超联赛开展好,我们正在研究三种具体方案,也要征求中超俱乐部的意见,最终形成我们普遍接受的联赛方案。”
就目前情况来看,陈戌源所倡导的,既要保证联赛,又要支持国家队提前备战的完美方案,很难找到。总要有一方妥协与让步,要么国家队不提前备战,或者少提前几天,给联赛增加一到两个比赛日的组织空间;要么联赛做出重大让步,在高强度、高密集赛事和跨年赛事前二选一。而一旦如此,这里面所涉及的频繁进出赛区,以及一旦跨年,许多内外援合同到期如何续约等问题,都是问题。
因此,就赛程调整工作而言,不管哪种方案出台,都会有不满的声音出现,因为根本就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如果我们能够看清楚这其中的利弊以及逻辑关系,多一些包容与理解,将国家队与联赛的利益绑定在一起,看作一致的方针,牺牲也是为了国足球自身,忍耐也是为了更高的目标,可能许多想不通的也就想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