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0年起,世界上最大的运动盛典之一-世界盃足球赛每隔四年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举办(除因二战1942和1946曾取消)。每届保守估计吸引了至少30亿的观众(包含现场及转播),而未来此盛典可能会举办地更加频繁。2021年5月FIFA的会员大会上,针对沙乌地阿拉伯足协所提之两年举办一次男子与女子世界盃的可行性进行投票。在188个有效票中,有166票赞成此提议。虽然此投票仅为意向性的调查,并不代表两年一次的世界盃确定实行,但是可见FIFA内的多数会员(各国足协)对於此改革是表示支持的。
曾担任兵工厂22年教练,现任FIFA世界足球发展总监的温格(Arsène Wenger)对两年一届的世界盃提出的规划包含:世界盃在偶数年份举办、洲际的盃赛则在奇数年举行,意谓世界盃和洲际盃赛将交替举行;一至两个的赛季中国际休息(International Break),为期一个月,各大国际盃赛的资格赛皆在此期间进行;盃赛结束後提供球员一定的休息假期。
改制会带来什麽?
以经济层面而言,FIFA的主席因凡提诺(Gianni Infantino)曾表示根据研究,若世界盃变为两年一次,新创造的额外收入为44亿美元,而每个会员协会将额外获得平均1600万美元的资金。另根据OpenEconomics,若男子世界盃改为两年一届将会在16年间新增超过1800亿美元的GDP,并且会创造200万个全职工作机会。此外,缩短举办间隔也可能使更多的国家能有主办世界盃的机会。因为其背後极大的观光收益,不少国家都在等着自己成为主办国,四年间隔缩短为两年可以让排队中的国家更快如愿以偿。
其次,是整体足坛的发展层面。因凡提诺曾说:「世界盃并非真正的『世界盃』。这是属於那些顶尖球队的盃赛,那些历来都有好表现的欧洲与南美洲球队,其他球队参与的机会很少。」FIFA目前211个会员中,仍有133个未参与过世界盃的会内赛。自2026年世界盃开始,会内赛参与队伍数将会扩展至48队,更多的世界盃参赛资格数和更高的举办频率自然意谓着参与机会的提升。此外,在社群媒体发达、资讯随时更新的时代下,比起四年的等待,较频繁举办的世界盃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观看和更多的赞助商投资,此与去年欲成立欧超联的原因类似。可见不论是对於FIFA还是各个球会,如何在数位媒体发达的时代吸引年轻观众是一大课题,而增加更多高品质比赛是他们共同想出的解决方案。
反对声浪
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此项改革,英超官方、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UEFA(欧洲足球总会)与许多球员等都曾表达反对。UEFA曾在2021年12月发表研究,预估两年一次世界盃可能会让UEFA因转播权、票务、赞助等因素,而导致分配给欧洲各足协的总营收每四年间减少25至30亿欧元。世界联赛论坛(World Leagues Forum)亦指出每赛季许多顶尖职业联赛和UEFA将会损失80亿欧元的收入。故即便世界盃改制会产生可观的新利润,也可能面临利益不均的问题。
另外,为人诟病的还有紧凑的赛程安排可能导致球员健康以及心理上的压力。若按照温格的规划发展,球员每赛季结束後都可能碰到世界盃或者其他洲际盃赛,使球员在赛事结束後能休息的时间受到挤压。而面对增加的高强度盃赛和减缩的资格赛,可能导致本就忙碌於各种比赛的球员更加劳累;缺乏国际比赛机会的球员因资格赛减少而有更少的表现机会。知名球星莱万多夫斯基(Robert Lewandowski)、姆巴佩(Kylian Mbappé)都曾表达对此比赛安排的不认同。他们皆认为现在的比赛已经很多,世界盃改制反而可能会降低比赛的水准,甚至伤害球员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