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及迎接首届全运会,北京市规划管理局设计院(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建院”)精心设计了一座占地35公顷、建筑面积超8万平方米的工人体育场,它拥有24个看台,可容纳8万名观众,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综合体育场。

这张照片展示了北京工人体育场建成初期的景象。北京建院供图。
这座老工体见证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记录了北京城市的变迁。自建成以来,这里先后举办了全运会、亚运会、大运会、奥运会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在建初期,几乎所有接待外国政要的盛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此外,一些重要的艺术表演、音乐会等也在此上演,北京春节环城赛跑等群众体育活动也在此举办。
老工体不仅是北京足球的圣地,也是中国国家足球队的重要基地。20世纪90年代,北京国安足球队在工人体育场击败了意大利AC米兰等国际知名球队,创造了“工体不败”的传奇。1996年,体育运动成为北京国安足球队的主场,也成为北京球迷的精神家园。2004年,中国男足在亚洲杯上获得亚军。
即便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国家体育场“鸟巢”等新场馆相继建成,老工体在北京人心中的地位始终不可撼动。
老工体在超期服役
1990年亚运会、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工人体育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结构加固和设备设施升级。然而,到2008年,这座体育工程已使用近50年,超期服役的旧建筑结构不堪重负。
“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我们采取了多项技术措施来加强建筑主体结构,并延长了12年的使用寿命。”北京建筑学院工体改造工程设计负责人介绍。

这张照片展示了重建前的工人体育场。北京建院供图。
2010年,工体再次进行功能设施改造。尽管历经四次“手术”,但仍无法完全解决老工体存在的突出安全隐患、不符合抗震要求、设施设备陈旧等问题。因此,老工体急需升级改造。
2019年12月1日,工体迎来了改造前的最后一场比赛,5万多名球迷现场观看了比赛,并向老工体挥手告别。2020年8月,工体启动保护性改造。
新工体智能低碳
改造前的工人体育场是北京东部最大的综合体育场,主体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设有标准足球场、400米橡胶跑道及田赛场。据北京建筑学院设计师介绍,工体重建遵循“传统外观、现代场馆”的原则,实现风格保护与功能提升的有机结合。

这张照片展示了改造后的工人体育场立面。北京建工供图。
老工体作为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在改造复建过程中努力保持其“原汁原味”,体育场椭圆形、立面和特征元素保持不变。北京建筑学院设计师表示,改造前,9组标志性雕塑被保护性迁移,改造后位于北门的“男女工人像”再现原位。
在继承历史文化风貌、保留建筑城市记忆的同时,新工体借助先进的数字建筑技术,打造智慧、低碳的现代场馆。

新工体首次应用技术,建立了超精细水喷雾冷却系统,可实现最低能耗的物理冷却,改善不利天气条件下的观看体验。在特殊需要下,冷雾系统可由医疗部门用于防疫消毒。
新工体采用智能运维系统,运营商通过大屏幕运维“一张图”实时、清晰、全面控制整个场馆的运行,为维护设备、能耗管理、灾害疏散等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新工体服务大众
从球迷的角度来看,取消跑道,缩短球迷与球员的距离。采用国际流行的看台碗设计,将看台分为中看台、Club层(包厢层)、上看台四层,增加看台坡度,给球迷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
新工体打造了最具势头的主场球迷看台,采用原号24号。看台座椅装饰采用北京国安足球队的形象色彩,提供1.5万个座位。改造后,工体可容纳近6.8万名观众,增加座椅距离和排距,提高观看舒适度。
值得一提的是,新工体增加了覆盖所有观众席的新棚子,并有遮阳、照明、排集水、融雪、吸声降噪等功能,看台区还设置了座椅送风系统,让球迷免受风雨的折磨。
“我们特别擅长足球文化、足球精神植入新工体的设计和运营,打造足球文化家园。”北京建院设计师说,“我们升级了工业体育历史展厅的功能和展示方式,建立了工业体育博物馆,建立了国安荣誉大厅,运用高科技全面展示工业体育和北京足球历史,传播足球文化。”
新工体还增加了大量观众休息厅,提供轻餐、软饮料服务,配备了高清广播屏幕,极大地丰富了球迷的观看模式和体验,扩大了体育产业和足球文化展示的推广空间。
比赛结束后,公园和商业区将承担缓解措施、分流体育场大客流的功能。地铁3号线和17号线与新体育场无缝衔接,观众可直接从地铁站进入体育场和地下商场。未来,新体育场将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城市、体育名片与活力中心。
新闻内存:
四次重建
1.亚运会前(1986年)
作为1990年亚运会主会场和足球决赛场,工体经过三年的大规模改造,加固了建筑结构,拆除了看台长凳,改为红色、绿色、蓝色、黄色、棕色五色座椅。增加火炬台、记分牌,扩展背景台。
2.大运会前(2000年)
为迎接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工体进行了局部加固改造,开设了高标准休息室、新闻中心等。
3.奥运会前(2006年)
为承办2008年奥运会,工体按7度抗震设防标准进行结构加固,解决了老工体无抗震设防的缺陷。棚内增加了灯架,满足了电视广播照明的要求。拆除亚运会火炬台,在原位置设置超大显示屏播放场地图片,赛后播放公益广告。
4.专业足球场改造(2010年)
根据北京的相关要求,工作体育计划从综合体育场转变为专业足球场,包括取消塑料跑道到沥青地面、增加看台、包厢改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