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的防疫政策让国家队成为独树一帜的“孤岛”,在国际赛场上,他们成了唯一未沾战火的一支。上一次出战,是今年7月27日的东亚杯,他们以1:0的微弱优势击败了香港队。
在这个“喷国足”成风的年代,球队享受一段宁静时光实属不易。不参与,便无败绩;无败绩,媒体不噪,网络不炒,足球便成了人们情绪的垃圾桶,压力的释放阀。
这虽是笑谈,却道出了中国足球的尴尬。那句流传多年的“解散国足”并非空穴来风——起初,球迷的“解散”只是呼吁更新换代;而后来,网络的“解散”声,却是要求直接废除国家队。
若球员能扎根联赛与青训,不受短期成绩的束缚,不囿于国家队与世界杯的讨论,那么球队的沉默或许并非坏事。
然而,一个“国足不敌县队”的假新闻却在网络迅速发酵。它不仅赚取了海量流量,还让久未现身的国足在世界杯期间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这一切的源头,竟是一起看似无关紧要的赛事——
11月17日,足总杯第二轮,中超劲旅北京中和国安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川文汇2:2战平,点球大战惜败,爆出大冷门。
如今,随着高水平外援的流失,中超的关注度逐渐降低,这样一场原本不会引起关注的比赛,在短视频营销号的炒作下,却成了众矢之的。
有人说,《西虹市首富》太过保守。现实中,县队的职业道路何其多样:
“泾川文具店老板,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