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岩峰报道,9日晚,上海申花队与深圳队0比0握手言和。尽管申花的三连胜梦碎,但积分榜上仍稳居第三。
在2022赛季的中超联赛中,有两支队伍格外引人注目。有趣的是,这两支队伍的主教练都是上海人,然而他们的执教风格却大相径庭。一方是“攻势足球”的大连人队,另一方则是“防守反击”的上海申花。
经过20轮比赛,上海申花以11胜7平2负、进27球丢16球的成绩,积40分位居中超联赛第三。在许多比赛中,申花都凭借顽强的防守,在数据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艰难保持平局甚至取胜。例如,在第21轮对阵河南嵩山龙门时,申花对嵩山的控球率为25%对75%,传球数为213对645,射正次数为3比6,角球4比9……申花在多项关键数据上都处于下风,但最终仍以1比0小胜。
这其中或许有运气的成分,但在对阵大连人队之前,申花同样是在全场大部分时间处于下风的情况下实现逆转,往前追溯还有类似的情况,因此不能仅用运气来解释这一切,效率或许更为恰当。
这个赛季的申花队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永不放弃,充满斗志。尽管“被压制”的次数不少,尽管球队经济困难,尽管外援只有巴索戈可用,但2022赛季的申花队,依然保持大气沉稳,稳健有度。
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申花这样的表现,赛季结束后应该会进行全面总结,但现在,每个申花人都为此努力着。
对于足球俱乐部而言,在顺境中更多地看出资力度、人员实力和管理水平,而在逆境中,尽管不能完全忽视人员因素,但管理水平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因为最快响应危机、战胜困难的方法,首先要看企业管理者对危机的认知、解读和应对,看管理层如何在危机中给予全体成员信心,激发战胜困难的勇气。
坚持“以我为主”,是申花年度自救之路的核心思想。以管理层的管理为主,在一线队和青训之间调整有限的资金平衡;以教练组为主,让吴金贵教练全面制定战术、评估球员的运用;以上海元素、申花文化为主,让更多对申花有感情、有了解、有凝聚力的球员共同抵御困难。
“这个赛季的赛前备战相当曲折,之前在接受采访我也跟你说过,但我们都将这些曲折视为磨砺自身的一种财富。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俱乐部就已经意识到2022年的日子会更加艰难,整个队伍的经营思路已经开始了转型。”一名申花管理层对记者介绍,在后金元时代,申花不可避免地遭遇困境,申花应对危机的方法主要是从挖掘自身实力出发,努力寻找一条最适合自己走的道路。
将吴金贵请回来是管理层做的第一个重大决定。花帅的欠薪官司持续多年,带来了许多不利后果和影响,在仍然有可能持续欠薪的前提下,只有找一名对俱乐部有深厚感情的教练,才能在忍受薪资困难的前提下不降低自己的工作热情,且还要对球队的人员和战术打法了如指掌。
这样一看,没有人比吴金贵更合适。
职业足球发展到今天,多文化融合是一个大趋势,但在困境中的申花,其实更需要的是一支与主教练吴金贵一样能打硬仗、少谈条件多注重职业精神的队伍。这样的队伍不能仅靠言语去打造,要更多地靠领导和管理的艺术来完成。
“绿洲集团也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地,但即便如此,还是给申花俱乐部拨付了部分资金来应对日常开支。俱乐部管理层和教练组部分人员是暂时不拿薪酬的,这种不拿薪酬是他们主动提出来的,先苦着自己,尽量不委屈队员。要求队员们做到的,他们都先做到了,并且做得更好。”申花每个月都会发放一部分生活费,且准时按数发放,这给了球员们不少信心,让我们知道,申花永远不会是无人问津的队伍,尤其是绿洲在本身格外困难的状况下,也仍然没有放弃申花。
管理层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以“我”为主,大力开展自己的青训,培养后备力量和人才。青训队伍中,至今没有教练和球员因被欠薪而解散或离开,我们都期待着状况好转起来,或者说,我们都愿意相信并且团结在现在的管理层周围,去创造一个全新的未来。
顺境可能掩盖许多做不到位的东西,一旦危机来临,问题会一下子暴露出来。有些球队在过去这些年里,似乎一直发展得还不错,但在危机来临时,却完全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在一个大好的环境中,并不知道其实自己一触即溃,只有在困难面前,才能看出球队生存的根本依靠什么。
“吴教练这个赛季的用人其实很巧妙,本年度他打造的是有上海文化内核的战术系统。这种系统之所以用巧妙来描述,是因为吴教练用一种宽广的胸怀、豁达的视野,把一切都用规则和纪律建立起来,对一切人都公开透明,从而做到公平。而这个系统的建立,又离不开前几年在引援上的积累,正是这种充分的积累以及对人才的培养形式,成为战胜时艰的一个抓手。”一般来说,一支部队的核心战术系统要看首发次数最多的11人和出场时间最多的11人的重合度,重合度越高,排除无人可用的可能性后,极大的一种可能就是说明主教练的战术理念明确,以及所用球员对战术执行到位,契合度高。而申花显然属于第二种可能性。
2022赛季迄今为止,申花队出战次数和出场时间最多的11人分别是钱杰给、汪海健、巴索戈、马镇、吴曦、曹赟定、朱辰杰、柏佳骏、蒋圣龙、金洋洋和王毅,在他们之外,刘若钒、朱建荣、于汉超等人,在比赛中也都有不俗表现。这些人在一起有什么特点呢?这些人,要么本身便是资深的老申花球员,如曹赟定和柏佳骏,要么是上海青训走出来的年轻球员,如朱辰杰、刘若钒、蒋圣龙、汪海健等。这已经占据了主力的半壁江山。
吴曦成名于申花,当初他非常坚决地选择回申花效力,就足以说明他的“蓝血基因”。朱建荣本赛季的表现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但谁也不能忘记,他这么多年外租,兜兜转转后还是回到了申花,事实也证明他大器晚成。钱杰给和王毅,他们的中国职业联赛之旅都是始于申花,而于汉超说过,在他职业生涯遭受最大挫折的时候,是申花接纳了他,所以,他们都表示,必须要报答申花。
巴索戈的改变也是巨大的,本赛季他的防守数据在申花队内是名列前茅,并且在被欠薪的情况下,他仍然不离不弃地坚守申花。
实际上,只是看曹赟定、柏佳骏、吴曦、朱辰杰、蒋圣龙、汪海健和刘若钒,他们对足球的理解、在赛场的表现已经可以很好地诠释上海足球文化了。以他们为中心结构,吴金贵再精心打造剩余部分,与主体结构融合与默契。
这个赛季的申花队,最大改变是一切人必须参加防守,一切人都不能随便无目的性地出球,一切场上队员不能互相埋怨,一切老队员都有必要做出最坚决的表率,起到典范的力量。也正因如此,这个赛季的申花,看似不狂不放,但非常抗击打,很刚烈。
“如果不是把这些年轻球员外租给其他球队打上比赛,做了足够的经验积累,即便我能把他们放到主力位置上坚决地使用,也很难不付出成果的代价,像朱建荣这样的球员没有放走,也是管理层的决策很英明。”这是主教练吴金贵在谈及对刘若钒、蒋圣龙和朱建荣的运用时发表的感慨。
正因为本年的申花统一了一切人的观点、信念,强调执行力、合理打法,才有了今日的成果,“不论未来如何,现在这批队员,绝不允许因为成绩的原因,让申花的荣誉蒙尘。”
“弱者喜欢安宁的环境,而强者则从混乱中生长,坚韧的事物并不太在意环境。”这是著名现代思维家和畅销书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说的一句话。在申花过去的这些年里,从管理层到教练组,再到每个加盟申花或留在这儿的球员来说,这句话其实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申花这些年饱受抨击的引援和经营理念,在危机来临时,也向我们证明了,普通人并不总是可以看懂强者的逻辑和世界。因为不明白,所以我们要谨慎,要细心地观察。如果申花今年可以一直停留在现在的名次,或许这份成绩单是非常时期的一个意外之喜。不过,现在的申花留下的不只是成绩,还有一种信仰,还有一线希望。不知道赛季结束时,有谁能把这线希望变成一束强光,照亮整个中国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