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技场上,于大宝不仅曾在正规赛事中大放异彩,更在热身赛上屡显神通。回望2015年与海地的较量,尽管国足在比赛第80分钟还落后一球,但时任教练佩兰果断换上于大宝。他登场仅一分钟便为国足扳平比分。几日后,他在对阵突尼斯的比赛中,又在第94分钟完成绝杀,帮助国足战平对手。在如今的国足阵容中,若论拯救球队的“幸运之星”,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为大宝喝彩
英雄总有落幕时,“幸运星”也不例外。于大宝的辉煌已不再,但这并不意味着球迷对他的期待和期望就应随之消失。
然而,期待越高,失望也越大。当失败降临,理性的声音往往占据上风。
在国足与沙特1:1战平的比赛中,下半场替补出场的于大宝在一次反击中做出了引发争议的选择,这也让他遭遇了队长吴曦的指责。
“中沙之战”的第75分钟,于大宝替换张玉宁上场。面对国足锋线人手不足的困境,已在北京国安转型为中后卫的于大宝这次出现在了中锋位置。第78分钟,戴伟浚在对方夹击下连续突破成功,但作为最近的队友,于大宝并未及时前插,而是选择在后方等待。这时,解说员苏东急切地喊道:“于大宝,快跑啊。”
然而,比赛结束后,没有人对上场球员的表现提出质疑。直到网络直播节目中,知名足球评论员董路提出了批评:“其实于大宝的失误与解说员当时的表达有很大关系。他说‘于大宝,你却是跑啊’,跑什么?你懂球吗?你作为解说员,在那个情况下直接说让于大宝跑。他往哪跑啊?他应该在后面保护性接应,然后提早观察转移。”
这场讨论由此展开,围绕于大宝是“保护性接应”还是态度懒散,许多圈内人士和球迷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甚至有人找到前中超外援和外教寻求答案。但无论如何,“保护性接应”的于大宝和“中越之战”中“躲球”的吴曦一样,被许多人“钉在了耻辱柱上”。
这一切其实早有铺垫。在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B组首轮比赛中,中国队0比3不敌澳大利亚,于大宝作为“国足锦鲤”瞬间成为众矢之的。当时国足主帅李铁排出令人惊讶的中卫组合——这是在无人可用的背景下“机缘”使然,但也让于大宝的国脚生涯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败笔。实际上,不仅是于大宝,整个国足都已经触及了实力的天花板,只是在舆论反复放大澳大利亚“缺兵少将”和仓促应战之后,人们被点燃的期待与现实间的反差过于巨大。

无论如何,于大宝的退役似乎已经不可避免,尽管不是在“最合适”的时候,但其实也没有更合适的时机。
有媒体认为,于大宝退出国家队并非草率做出的决定。现在这支国足的大换血势在必行,今年没有重大赛事,东亚杯的参赛球员将以年轻人为主,于大宝退出国家队,也能为年轻球员腾出位置。
但35岁的于大宝,不应背负骂名离开。没有人能因为几场不堪回首的失利,因为他的失误而完全否定他的自律、敬业和为国争胜的初衷,以及他精彩的国足生涯。
于大宝理应得到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