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队首轮比赛中,违规现象频发。首先是教练和球员在赛前训练和新闻发布会上身着印有广告的训练服和POLO衫;其次是3号球员在赛后离场时,穿着非官方赞助商品牌的运动鞋前往球队上车点。因此,浙江足球俱乐部受到了中超公司的通报批评。
澎湃新闻记者从浙江俱乐部方面了解到,针对通报批评中提到的第二项情况,浙江队表示将吸取教训。由于时隔多年重返中超,他们在这一方面存在疏忽,并已要求球员注意不再犯错。
不过,针对身着印有广告的训练服参加赛前训练和新闻发布会的情况,浙江队方面也做出了解释。他们认为,出现在训练服和POLO衫上的赞助商是俱乐部的两个股东——浙江能源和绿城中国,这也是俱乐部希望体现股东权益的一种方式。而且,这两家股东与中超联赛赞助商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尽管如此,浙江队也表示,根据《中超联赛装备管理规程》第四十条第五点的规定,球员着装中不得包含任何官方装备供应商以外的相关标识。因此,俱乐部已经对相关装备中印有赞助商标识的区域进行了贴条处理。
深圳队也受到了中超公司的通报批评,但与浙江队相比,深圳队的违规只是在赛前官方训练中穿着印有广告的训练服。
据澎湃新闻记者从中超公司了解,装备管理规则已运行多年,且在赛季开始前得到了所有俱乐部的认可。因此,在新赛季过程中,每一家俱乐部都应该严格执行。如果俱乐部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坐下来一起磋商。
在中超公司看来,这就像U23规则一样,因为大连人和广州城比赛过程中出现相关争议,外界开始探讨是否有必要废除U23政策,但直到现在U23政策依然存在。因此,各队最基本的原则还是要遵守规则。
采访浙江队多年的媒体人徐毅在微博上吐槽了中超公司的处罚。他认为,如果一个职业联赛没有足够的商业价值,就很难健康持续下去。中性名政策已让赞助商丢失了展现自我的巨大舞台,外界甚至认为这对中国职业足球是毁灭性的打击。
如果对俱乐部有太多限制,无疑是在打击投资人和俱乐部的积极性,让本就举步维艰的职业联赛更难健康发展。如果管得太死,就会抹杀俱乐部和联赛的活力。
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也有圈内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中表示,考虑到各俱乐部的实际经济情况,事实上中超公司今年已经降低了相关类似事件的处罚力度。过往有俱乐部因为违反装备规定被罚款几十万元,而今年只是通报批评而已。
“即便如此,俱乐部现在的确生存条件比较艰难。如果自身找到开源的途径,那么中超公司还是应该尽可能给俱乐部更多商务开发的空间。尤其是在这块权益暂时没有打包出售换取实际利益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