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国安的辉煌时刻,哪一场比赛最能激发球迷的热情?或许是与申花、广州或海港的较量,每个人的答案或许各异,但提及2020年足协杯,国安青年军以1比0战胜成都兴城的比赛,绝大多数人都会想起。
那支初露锋芒的青年军,展现了老国安“爱谁谁”的精神。次年,在亚冠赛场上,国安继续以01年龄段球队为班底,小组赛中逼平菲律宾冠军,再次令人眼前一亮。新赛季,01、02年龄段共有9人进入一线队,分别是梁少文、阮奇龙、高健、史堉铖、陈彦朴、乃比江、李博希、谢龙飞以及马昆越。这样一来,本年一线队已有14个国安青训体系出来的球员,是中赫入主5年来最多的一年(之前最多是11个)。年轻球员的涌现,为国安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力量。
过去,中信国安年代,俱乐部受制于教育资源、基地等因素,在青训方面一直没能打开局面。中赫接手后,按照中足协要求,基地回到北京,起初在顺义,目前分布在东城和丰台两地,通过五年时间大力开展青训,现在国安青训体系已经完善,目前共有U21、U19、U17、U15、U14、U13六支部队,U12正在组建中,部队共有200余名球员。尽管教育和基地的问题仍然存在,但在现有条件下,国安的青训已经见到了不错的效果,并且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展。
国安青训采用荷兰体系,聘请来自阿贾克斯、海牙的外籍管理人员分别担任运营总监以及青训总监,搭配中方教练,用完善的组织架构,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最先进的软件跟踪评价体系,打造了一个国内顶尖青训学院的闭环。
国安推出了一系列的青训手册,并明确提出了国安青训的“使命”:积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培育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我国顶尖青训学院,提供安全的学习和训练环境,培育卓越的足球运动员。提出的“愿景”是:制定体育、教育、娱乐相结合的合理化培育方案,培育技能、身体和心理三方面都卓越的球员。尖端的教练管理团队制定球员的发展方案。与社会、家长一同协作,挖掘球员的最大潜力。青训有清晰的“理念”和长远的“目标”。
俱乐部在青训层面充分结合现代国际足球发展趋势,引进了各专项教练、运动表现教练,并且启用了最为先进的数据管理体系,目前国安部队教练人手一个pad,每日更新训练和球员信息,“武装”到了牙齿。未来已来,青训的发展让优秀的年轻球员不断涌现,也让球队年龄结构更加合理,让俱乐部逐步完成一线队的更新换代有了底气。
与此同时,国安将过去五年来宝贵的青训经验、方法论都保留了下来,向社会开放,期望能够推动北京足球,尽到作业俱乐部的社会责任。前不久,北京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爱踢客派出团队前往国安,与国安青训总监帕特里克·拉德鲁进行交流,后者倾囊而授,分享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经验。记者在此期间对拉德鲁进行了采访。
《足球》:你2018年来到北京时,国安青训总体状况怎样?
拉德鲁:在我来的时分,国安部队出去竞赛大部分都是输球,跟鲁能、上海、河北这些队,包括跟北京三高竞赛,国安都是输球,甚至是大比分输球。当年三高的训练基地、青训部队组织,都比国安要好。当时国安基本每支部队都是35名球员,对我来说,人数太多了,所以我来了之后的前两个月送走了60名球员,因为这些球员或许是各方面的原因进了部队,但水平的确是太低了。
另一个改变在于工作习惯。就教练员之前的日常工作来说,在训练之前没有任何的准备,训练结束之后,或许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锁起门往来不断睡觉,每天就是训练场—房间这样的一个工作日常,我很难理解,我期望把阿贾克斯的工作环境带到这边来,我们在顺义基地打造了一个工作室,让教练员那边去工作和发展日常交流,包括准备自己的训练,给自己的教练组开会,在这之前,或许这些教练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像正常员工一样,每天到自己的工作室去工作。他们中午需要午休,我尊重中国人的这个习惯,可是午休之后还是要回到工作室继续进行自己的准备和学习。
……
(由于篇幅限制,此处省略部分内容,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