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回大地,3月14日,一股转会风潮悄然涌动,中超、中甲、中乙三大赛场的球会接到了中国足协的紧急通知:中超、中甲的转会窗口将于次日3月15日拉开序幕,而中乙的转会窗口则被推迟至3月29日。

回顾2022赛季中超的转会窗口,它经历了两次推迟:原计划在1月17日开启的窗口,因2021赛季联赛直到1月12日才结束,而新赛季的转会期仅有一周,故被推迟至2月14日,此举显得合情合理;然而到了2月中旬,各球会又收到了新的消息,转会窗再次延期,当时的传闻是推迟至3月14日。
终于,在3月14日,谜底揭晓:3月15日,中超、中甲的转会窗口将正式开启。
本赛季中超和中甲的转会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冬季转会窗,从3月15日持续至4月15日;第二个阶段,即夏季转会窗,暂定于8月1日至8月31日。

中乙的转会窗口同样被推迟至3月29日开启,并于4月29日关闭。按照转会注册与联赛开赛的传统,中乙联赛很可能在5月初启动,大概率采取赛会制。中乙的第二个转会窗口同样定于8月1日至8月31日(暂定)。
新赛季的转会窗口带来了一个重大变化:中超、中甲和中乙的球会对于国内球员的转入不再设限。这对于许多面临欠薪困境的球员来说是一大利好,同时也让那些希望引进更多实力球员以提升整体实力的稳定球会有了更多选择,甚至理论上可能组建“最强全华班”。
港澳台球员将按照2018年的规定进行转会和注册,而入籍球员则按照国内球员的身份进行。
在外援方面,第一个转会窗口,中超球会可注册6名外援,中甲为3名。整个赛季两个转会窗口,中超球会外援累计注册数不得超过7人,中甲不得超过4人。
一些球队已经确定了引援目标,而另一些球队则已谈妥各项条件,相信在3月15日之后,我们将迎来一波官宣高潮。

三级联赛的转会窗口开启,标志着联赛新赛季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然而,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限薪和准入。
众所周知,经历了两次限薪之后,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正在酝酿第三次降薪。此前曝光的计划之一是将投入限额降至3个亿,国内球员薪酬限额降至税前300万元人民币。但实际上,这仅仅是众多计划中的一个,最终并未确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力度更大的限薪计划,但因其对行业的冲击过大,最终并未出台。当然,还有一个方案,即保持现有的限薪政策不变。有人认为,目前6亿的开销限额和500万元的税前薪酬限额是比较合理的,中超联赛的投入也不应一刀切,球会若想降薪应自主决定,而且从客观角度讲,现有的限薪政策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防止下一次泡沫化,而不是成为球会削减投入的理由。综合考虑,球队赛季6亿的开销限额和球员500万的薪资限额还是相对合理的。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准入审查。2022赛季中超联赛的准入审查异常艰难,因为中超出现了普遍欠薪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准入审查的标准该如何把握,是一刀切还是法不责众?是否要出台处理欠薪问题的具体时间表?这一切都有待最终确认。
目前,2022赛季中超联赛正按照主客场赛制的计划稳步推进。按照计划,中国足协和中足联筹备组近期将启动对中超、中甲球会主场的考察工作。
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中超联赛要想按照原计划在4月下旬开启主客场赛制有一定难度,但相关准备工作仍旧十分必要。因为2022赛季中超联赛很可能会采用“10+8+8+8”的四阶段或“5+4+4+4+5+4+4+4”八阶段计划,中超和中甲可以在前期先进行赛会制比赛,后期再进行主客场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