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12日,中超联赛中甲附加赛次回合较量,青岛队与浙江队战成0比0平,总比分0比1降级中甲。青岛队结束了两年的中超生涯,重返中甲联赛。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在两年间未曾在家乡举办过一场比赛。
看似一切回归原点,实则已迥然不同。
曾几何时,青岛在中甲联赛中风光无限,是一支实力不俗的队伍。然而,连续两年征战中超后,球队背负了巨额债务。2020赛季,尽管在强有力支持下表现尚可,但2021赛季赞助商纷纷违约,球队陷入经济困境。如今,重返中甲的青岛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日,青岛足球俱乐部迁出国信体育场,迁址至青岛市城阳区白沙湾足球基地。
因债务纠纷,国信体育场之举无可厚非,但青岛足球俱乐部的困境暴露无遗。值得一提的是,白沙湾足球基地设施更优,拥有17块足球场和高质量天然草皮,但距离老市区较远。
实际上,在办公地点迁址前,青岛足球俱乐部注册地已迁至城阳区流亭街道白沙湾片区。
与此同时,青岛队部分梯队被勒令离开天泰体育场外场5号场训练,令俱乐部颇感无奈。据悉,该场地归国信管理,但青岛足球俱乐部并未拖欠费用,且对球场进行了改造。
这两件事情虽是非曲直难辨,但足以彰显青岛队的困境。
2021年12月上旬,2021赛季中超第二阶段开赛前,青岛队一度陷入欠薪危机,球员拒绝入驻赛区。最终,球队入驻赛区,但第二阶段8场比赛仅取得1胜1平6负,以中超倒数第一的排名进入附加赛,面对中甲第三的浙江队,球队一球未进,最终降级。
2021赛季,青岛队从第6轮至第16轮,连续11轮不胜,士气低落。
青岛足球俱乐部经济困境的根源在于资金问题。2015年,青岛黄海制药入主俱乐部,助力球队成为中甲强队。然而,俱乐部不具备运营中超球队的实力,因此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冲超。
2019赛季中期,在青岛市委市政府协调下,7家赞助商签约,球队成功冲超。2020赛季,首次征战中超的青岛队总体顺利,赞助资金到位率较高。但2021赛季,7家赞助商仅青岛啤酒一家按计划履约,其他赞助商要么只给了部分,要么一分不给。
此外,青岛足球俱乐部还背负着历史债务。2015年初入主俱乐部时,俱乐部已背负债务,债主在2018年之后开始讨债并诉诸法院,俱乐部账户被封,成为失信人。
总体而言,青岛足球俱乐部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又遭遇了重大现实困难。
2021年下半年,青岛市体育主管部门试图通过股权改革实现俱乐部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俱乐部长期发展奠定基础,但遗憾的是,该方案未获得全力支持。
实际上,青岛并非唯一面临股权改革困扰的俱乐部。河北、广州和重庆两江竞技等俱乐部也面临着类似问题。
尽管青岛队凭借职业本能和家乡足球情怀打出了一些不错的比赛,但整体士气低迷,最终未能保级。
保级失败后,青岛足球俱乐部失去了股改的基础。在中超时,作为青岛市唯一一家中超俱乐部,推动股改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在降级中甲后,青岛拥有3支中甲球队,青岛队自然难以获得重点支持。
近两个月来,青岛足球俱乐部未获得明确支持,迁址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那么,青岛足球俱乐部将何去何从?尽管传言不断,但俱乐部官方至今未发布确切消息。鉴于目前的困境,青岛足球俱乐部未来的生存发展战略恐将面临重大调整。
青岛市或许需要出台一揽子足球支持方案,推动青岛职业足球发展。
1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公告,确定上海市、成都市、武汉市、深圳市、广州市、长春市、重庆市、大连市和青岛市为“十四五”期间首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作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之一,青岛足球的发展对全国足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青岛不仅拥有青岛足球俱乐部,还拥有青岛海牛、青岛青春岛和青岛红狮3家足球俱乐部,总计4家职业俱乐部。此外,青岛还拥有众多青训机构,包括职业俱乐部的青训体系和青岛鲲鹏、青岛追风少年等青训机构。青岛市校园足球发展也非常好。
在这种情况下,职业俱乐部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众多足球青少年需要职业俱乐部的出口。这已不仅仅是职业足球层面的考虑,还涉及到就业和足球产业层面的需求。以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为例,俱乐部一线队、U21队、工作人员、教练及工作人员、校园足球教练及工作人员等拿工资的人数不低于150人,这还未计算小年龄段梯队球员。
因此,青岛市需要出台一揽子足球支持方案,例如,中乙俱乐部每年支持资金不低于200万,中甲俱乐部每年支持资金不低于1000万,中超俱乐部每年支持资金不低于1亿,其他青训机构等也有相关支持政策。
有了这样清晰明了的支持方案,青岛的职业俱乐部就可以有的放矢,青岛足球自然也可以走上有序的发展之路。对于仅有一家职业俱乐部的城市,可以通过股权改革进行重点扶持,打造龙头俱乐部。而对于像青岛这样拥有多家职业俱乐部、青训和校园足球发展良好的城市,政府出台公平的支持方案,辅以市场调节,或许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