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运会男足U20组的巅峰对决中,新疆队遗憾败北,浙江队笑纳冠军。赛场上的泪水,队员们的掩面抽泣,主教练帕尔哈提的哽咽自责,都深深触动了我。在今日的国足,如此真情流露的场面已是罕见。
“未曾深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同理,未曾因败绩而泪流满面者,亦不足以谈足球的真谛。
投身足球行业,每个人起初或许怀揣着不同的梦想,但无论如何,对足球的热爱都应如初生之犊,永不褪色。
遗憾的是,不少球员在职业道路上逐渐迷失,他们眼中只剩下胜负,忽略了足球本身。奖金成了他们追求的唯一动力,荣誉对他们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面对失败,他们无动于衷,甚至不愿说声抱歉。更有甚者,身为教练,竟将国足比作球迷的孩子,期望球迷给予无条件的鼓励和支持。
球迷并非铁石心肠,国足的伤痛早已深入骨髓。这种伤害不仅源于战术失误,更在于某些人精神层面的冷漠。比“黑色三分钟”更令人心碎的是,失败后的冷漠无情。曾经高喊“铁在烧”的豪言壮语,如今已冷却成冰,失去了温度和硬度。这样的教练,又怎能打造出钢铁之师?
1996年奥运会预选赛,国奥队逆转哈萨克斯坦,主教练戚务生激动落泪。那时的我,还觉得这位大男人过于矫情,如今方悟,这份情感正是对足球的极致热爱。尽管戚务生并非最强教练,但他带领的国奥队却堪称史上最强。
新疆队历经坎坷闯入全运会决赛,创造了历史,满足了球迷的期待。他们本可以笑着离去,却依然无法掩饰内心的悲痛。这份悲伤,反而让人看到了希望。
许多人认为,国足的未来在新疆,这主要基于选材的考量。但我认为,我们更需要像帕尔哈提这样的教练,他们能教会球员发自内心地热爱足球,既能为胜利而狂喜,也能为失败而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