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烽火再起,18日与19日,广州与苏州两大赛区各燃四场战火。记者辗转观战八场,却难以言表心绪。毕竟,这可是我们的联赛,理应全力支持。然而,目睹这八战,我却陷入了迷茫。

欧洲杯余温尚在,再观自家联赛,低水准、慢节奏、缺乏技战术的比拼,令人昏昏欲睡。相较之下,欧洲杯的高强度对抗,中超显得苍白无力。如此赛事,如何吸引眼球?
高温酷暑,对所有人都是考验,球员、教练、裁判、工作人员、球迷,无一幸免。长途跋涉,耗时费力,还要承担开销。然而,这样的比赛,如何提振士气?但气候与赛程无法改变,只能尽力应对。首轮密集赛程刚过,后续赛事,谁还会关注?
欧洲杯落幕,进球数激增,51场赛事共进142球,场均2.79球,创历史之最。相较上届,进球数与场均数均有大幅提升。然而,中超重启的8场比赛,进球寥寥,其中三场更是0比0平局。北京国安、山东泰山、上海海港,三支夺冠热门均未能打破僵局,中超龙头形象受损。
不可否认,国脚征调、隔离等因素影响了球队磨合,但三队均以平局收场,令人费解。欧洲杯51场比赛,仅两场平局,其余均有进球。即便高温酷暑,欧洲球员仍能高强度对抗,中超的“借口”恐怕难以服众。
归根结底,中超问题在于训练水平低下,质量问题长期未得到重视。尽管俱乐部砸重金请来众多“世界级大牌”教练,但他们却满足于国内联赛的对抗,未能解决实质问题。外援成为比拼手段,而非提升水平。
疫情之下,限投、限薪规定限制了球队引援,导致中超水平下降。重启后的比赛,河南嵩山龙门队取得首胜,精神面貌可嘉。然而,随着赛事深入,失望之处将越来越多。
中超,爱恨交加,或许,这才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