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22年之门的足球盛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对于历经风雨的“最强国足”,既是机遇的垂青,亦是挑战的考验。
机遇降临,一方面得益于公平的抽签,避开了韩、伊、叙等传统强敌,出线希望水涨船高;另一方面,2002年世界杯后,本土人才断层,联赛外援横行,归化球员的加盟却犹如一股清流,瞬间提升了球队的整体实力。
面对挑战,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日本、澳大利亚两大巨头依旧横亘在国足通往卡塔尔世界杯的道路上,历史交锋虽不占下风,但沙特等传统强队也是世界杯常客,不容小觑。
对日本,我们早已熟悉,从上世纪80年代的屡战屡胜,到90年代的互有胜负,再到21世纪的全面下风,12强赛中的两场交锋,国足需做好空手而归的准备。
澳大利亚,这个对手相对陌生,最深刻的印象或许要追溯到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依靠格罗索的点球侥幸晋级,澳大利亚的命运再次被改写。
作为欧洲移民的聚集地,澳大利亚足球风格欧洲化,球员大多在欧洲联赛效力。然而,在2006年之前,他们仅1974年进入过一次世界杯正赛,这在作为大洋洲霸主的他们看来,实在说不过去。
2006年,澳大利亚正式加入亚足联,他们坚信,凭借实力,何必绕道跨洲附加赛?自此,他们再也没有缺席过世界杯正赛,这对伊朗、沙特等西亚兄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然而,曾经的辉煌已不再。2006年世界杯时,科威尔、罗比·斯莱特等名宿还在,如今,英超等欧洲联赛已无澳大利亚球员的身影。
2006年世界杯时,科威尔随利物浦夺冠,罗比·斯莱特随布莱克本夺冠。如今,英超已无澳大利亚球员,最后一位是布莱顿门将马修·瑞恩。
罗比·斯莱特感慨:“澳大利亚球员越来越少,这不仅发生在英超,也发生在欧洲其他联赛,这也是澳大利亚国家队实力下滑的原因。当年我们有大量球员在欧洲联赛效力,如今已无人在英超踢球。”
国足同样多年无球员在欧洲顶级联赛效力,但艾克森、阿兰、洛国富、蒋光太等归化球员,以及正在归化的卡尔德克,至少有立足英超中下游球队的实力。
此消彼长,国足无需再畏惧澳大利亚,应当将其压制,力争小组第二晋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