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0强赛的落幕,刚从西班牙归来的名将武磊表现抢眼,在赛场上大放异彩,为国家队树立了不朽的功勋。赛后,武磊感慨万分,终于领悟了日韩足球强盛的奥秘。他坚信,若我国国脚中能有半数选择留洋,国家队的成绩将迎来质的飞跃。
对于武磊而言,发出如此感慨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他是亲身体验过中西方足球差距的。我们也期待能有更多像武磊这样的球员为国争光。
40强赛结束后不久,或许受到了武磊的启发,足协宣布将重启留洋计划。一个武磊显然不够,足协计划在今明两年大力推动更多球员走出国门。
然而,这次计划的具体实施方式尚不明朗,其效果也难以预测。或许会出现比武磊更出色的球员,也可能投入巨大却徒劳无功。
足协渴望改变现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切勿急功近利。改变国足现状并非仅靠输送几个球员出国学习就能实现,这种做法与晚清的洋务运动无异,都是治标不治本。我们看到日韩有很多球员在欧洲踢球,是这些球员提升了国家足球水平。但这些球员是如何走向欧洲的呢?难道也是像我们一样依赖官方推动吗?
我们不能只看到毛毛虫,就认为它即将化成蝴蝶。要了解我国与日韩足球的差距,不仅要去看欧洲,更要去看日本和韩国,看看他们有多少足球场,有多少热爱足球的孩子。对比我们,大型商场一座比一座豪华,一座比一座宏伟,却找不到一块地皮建个足球场。
请问哪位同仁能在自己生活的城市找到5个可以免费踢球的足球场?请告诉我,我要搬家了,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一定很幸福。
此外,我们也不缺乏从国外归来的球员,如张稀哲、张玉宁等。但为什么国足的水平仍是这样?这说明仅靠外力推动个别球员留洋并非可行之道。我们应该让更多孩子参与足球运动,由量变产生质变,发掘有天赋的球员,无需推动,自然会吸引欧洲球队的关注。
其实,国足的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我们的注册球员这么多年了仍没什么起色,口号喊了很多年,在城里想找个能踢球的地方仍是不易,这也可能是足协的无奈之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