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聚焦“金元中超”对中国足球的深远影响,《足球报》发文强调,本土球员身价与年薪的飙升,远超外援,已至荒谬之境。本土球员本就数量与质量匮乏,却在“金元”浪潮中迷失方向。
“金元中超”时代,资本的狂热投资让本土球员转会费与年薪激增,颠覆了当地足球生态,更对青训体系造成重创。本土球员数量与质量的下滑趋势,无疑将波及国家队。
2003年,吴承瑛以1300万元人民币转会,创本土球员身价新高。至2011年,姜宁以1400万元转会费打破纪录。
恒大开启高价引进本土球员的风潮,随后阿尔滨、鲁能、苏宁等俱乐部纷纷效仿。2015年,“金元中超”爆发,上港以5000万签下于海,本土球员转会费首次破500万;孙可则以6600万转会泰达。中甲华夏更是豪掷6000万引进杜威等五名本土球员,2016年,华夏签下六名本土球员,金洋洋转会费高达8000万,溢价64倍。权健、华夏等俱乐部也高价签下球员,总投入超2亿。
2017年,中超本土球员身价飙升,华夏幸福签下赵明剑、张呈栋等六名球员,总支出近6.6亿。佳兆业、权健等俱乐部也纷纷高价引进球员。
2018年,转会市场依然火爆。华夏签下姜至鹏、胡人天,传闻花费至少2亿;贵州队以1.7亿签下赵和靖等四名球员。国安队签下池忠国、韦世豪等五名球员,花费巨大。
五年“金元中超”期间,中超在内援方面的总投入达6.72亿欧元。华夏、恒大、国安等俱乐部在内援转会费上投入巨大。
当时,一些本土球员身价动辄过亿,转会费超5000万球员达41人。德转身价普遍低于200万,溢价至少40倍,甚至有球员溢价达100到200倍。
年薪溢价同样惊人,500万级别年薪普遍。年薪超1000万的本土球员不少,最高达2000万。这些球员刚在中超崭露头角,中超新贵急于效仿恒大,但对梯队和青训投入不足。
“金元足球”对本土球员的过高溢价和恶性竞争,对中国足球造成重创。若将资金投入青训和留洋发展,中国足球或许不会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