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苗姓知名媒体人披露,中乙球队日照宇启向足协递交了举报信,指出部分球队今年仅领取了一个月或三个月的薪水,更有甚者至今颗粒无收;此外,去年冲乙阶段也出现欠薪,奖金亦未发放。尤为关键的是,俱乐部方面“从未让我们签署工资确认单,也未授权他们代签”。俱乐部回应称,工资将分批发放,“但近期并无动静”。球员们担忧,一旦被签字,俱乐部通过审核后,“便真的无懈可击”。

这一消息一经报道,便引发了热议,甚至有人称之为“奇闻”。个人认为,这实属正常,包括拖欠工资的曝光,球员们的担忧等。遇到问题不必急于惊呼,但管理部门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并进一步明确一些问题。
首先,俱乐部是否按规定提交了准入材料?
10月12日,中国足协官员发布了《关于准入2025赛季中超、中甲、中乙联赛准入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职业俱乐部在11月25日前通过准入系统提交相关材料。其中,要求提交的材料包括2024赛季全额支付球员及工作人员工资的确认表,并签署《俱乐部债务清偿承诺书》,以证明未拖欠工资、奖金及逾期款项。
根据《准入通知》的规定,即便债务暂时无法偿还,只要承诺书同时提交,俱乐部即可完成准入材料的提交,进入足协审核。然而,从媒体报道来看,目前尚无法确认日照宇启在提交承诺时是否与被拖欠工资的工人进行了有效沟通,也无法确定俱乐部何时发放工资,以及拖欠工资是否已全额支付。
对此,可以理解的是,球员一旦被签约或俱乐部通过审核,便担心工资拖欠问题,无处申诉。换言之,日照宇启俱乐部可能并未完全按照《准入通知》的要求提交材料。更确切地说,日照宇启之所以能获得准入公示,可能是其准入材料存在伪造(代表签字)的可能性。
其次,初审是否过于草率?
中国足协于12月2日发布了《关于公布2025年职业联赛第一批完成债务清偿俱乐部名单的通知》,表示第一批完成足球行业债务清偿的俱乐部公示名单已公布,经会员协会和足协审核。公示期为3个工作日(2024年12月3日至12月5日),日照宇启足球俱乐部位列第34位。
有媒体分析指出,由于足协和联赛管理机构缺乏辨别相关材料的能力和权力,尤其是签名材料的真实性,因此只要材料齐全,便可进入债务清偿俱乐部公示名单。《公示》还明确表示,2024年11月至12月的工资支付将纳入下一年的准入审查范围。
也就是说,如果欠薪欠债的俱乐部能在12月底前解决问题,或与当事人达成谅解协议并提交材料,也可进入公示名单。反之,若债务清偿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解决,即便进入公示名单,最终也可能失去准入资格。
另一份报道称,一些球员、业内人士和媒体担心足协不会放宽准入条件。是的,足协的态度非常明确,标准不会降低。欠薪欠债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处理,以确保联赛准入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综上所述,日照宇启的准入材料似乎符合要求,并经过会员协会和足协的初步审核,因此被允许进入公示名单。目前的问题是,如果俱乐部材料存在伪造,足协不仅要确保其准入资格,还要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此外,足协还需回应球员“无处可说”的担忧。
作为管理部门,足协或联赛管理方也应完善工作程序,出台相应制度,以解决这一问题,包括其他俱乐部存在的类似问题。
例如,拖欠工资的问题,不应等到年底才“检查”。有人全年无收入,或仅领到一个月或三个月的工资,这几乎是对工作的浪费。对于这些现象,管理部门应建立举报和监督机制,每月、每季度进行检查;如不达标,将扣除联赛积分;积分扣至一定程度,最高处罚将是降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