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界风云变幻,中国男足主教练李铁卸任的消息如同一记重磅炸弹,而李霄鹏接棒的消息随即传来,犹如一场中场休息后的激情重启!在“倒李”的声浪中,中国足协完成了国家队帅位的换代。
对这次国足换帅,我的看法颇有些矛盾。一方面,我认同这一决定,因为李铁下课并非因战术失策,而是他在中澳战后新闻发布会上的长篇大论,引发了众怒。从安抚民心的角度看,李铁的“话多必失”,将自己置于球迷和公众的对立面,使得局面难以收场,最终只能黯然离场,提出辞呈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记者支持换帅。
然而,我的“不赞成”更多是出于对业务层面的考量。李铁和李霄鹏,以及在中超和 中甲执教的本土年轻教练们,都是中国足球的宝贵财富。多年来,我们常说中国足球“人才断层”,这不仅指球员,教练员、管理人员、裁判员等各方面的人才都处于匮乏状态。
培养人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极大的耐心。从教练的角度看,培养优秀教练不仅需要个人努力,还需要创造条件,允许失败、成长,并给予足够的空间。以这次12强赛为例,尽管国足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整体趋势实际上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从对阵澳大利亚的0比3到后来的1比1,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我们承认李铁存在诸多不足,但也应看到这种积极的发展趋势。与里皮等国际名帅相比,差距自不必说。但李铁独立执教的场次才刚过百场,而里皮已经接近1000场。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李铁的执教场次达到500场甚至更多,情况可能会完全不同。然而,从100到500,需要的正是时间。遗憾的是,至少在近期,李铁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原因正是他自己的话语。
对于继任者李霄鹏来说,也需要时间。他与李铁面临同样的问题,尽管执教场次比李铁多,但也只有大约150场,同样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那么,我们愿意给李霄鹏这样的耐心和时间吗?